每個人身邊總有一位,或是自己每次生理期一到,就必須天人交戰一翻,若不吃止痛藥,出冷汗、肚痾、嘔吐、全身無力、下腹痛樣樣齊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,但女生們往往這個月痛完就暫時性失憶一樣,當作沒有這回事,直到下一次經期到又抱「腹」痛哭。在此呼籲經痛者們,千萬不可以將經痛視為必然!事實上,若然20歲以前的經痛所苦,甚至又出現性交疼痛或是不孕時,就要留意自己是不是有「子宮內膜異位」了!
子宮內的黏膜組織原本只生長在子宮內腔表面,隨著月經週期的變化,黏膜組織會增生、剝落,和血液一起流出來成為「月經」。所謂「子宮內膜異位」,顧名思義就是指原本應該長在子宮內膜上的黏膜組織,不正常地生長在子宮內膜以外的地方。又依據黏膜組織「異位」的位置不同,而有不同的病症稱呼:
月經來時子宮會收縮,當子宮收縮時大部分的經血和內膜組織,會順著子宮頸流至陰道並排出體外,但同時也會把少部分經血和內膜組織,逆向往輸卵管方向推,若這些隨月經逆流的子宮內膜細胞,碰到身體的免疫力低落時,無法被體內的白血球與淋巴球消滅,就會使得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擴散存活下來,並附著在子宮肌層、卵巢或人體的其它組織部位,於是「子宮內膜異位」就發生了!
1. 經痛
異位的子宮內膜與正常的子宮內膜都會在月經來潮的時候分泌「前列腺素」,幫助促進子宮收縮以利經血的排出,但因異位的子宮內膜在卵巢或子宮肌層形成了粘連,造成卵巢及骨盆組織受到前列腺素的刺激,而形成極度刺激的痛覺。不過,不見得經痛者就一定患有子宮內膜異位,且經痛的程度也不一定與子宮內膜異位程度成正比,建議還是進一步就醫檢查才能判定。
2. 性交疼痛
輕微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在性行為時,因為異位的子宮內膜產生的粘連,使子宮的位置固定住了,因此陰莖在抽送時,子宮在骨盆腔裡輕微的移動就造成疼痛;若較嚴重者,整個骨盆腔的器官都糾結在一起,使得粘連達到某種程度以後,單純的插入也會造成腹部不適與抽痛。
3. 不孕
子宮內膜異位的患者約有30%~50%會不孕,儘管真正造成不孕的原因目前醫學上未有結論,但由醫生的臨床數據可得知,越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,在骨盆腔的異位範圍就越大,即使沒有引起粘連,這些異物平常也會被白血球攻擊,使得體內長時間處於一種慢性發炎的狀態,進而不同程度地影響整個受孕的過程(從卵子形成→排卵→卵子被輸卵管拾取→精蟲的運送→精卵結合的能力→胚胎的發育→胚胎著床),最終造成不孕。
如果每次月經來都痛不欲生、臉色發白、上吐下瀉,那可不是自己耐痛力差,如此嚴重的經痛,代表可能出了狀況,建議到婦科做最初步的下腹部超聲波掃描,想要深入則可以選擇盆腔超聲波掃描,或者被視為卵巢癌指數的CA-125抽血檢查,盡早針對病因治療,不要再靠熱敷或止痛藥,忍完一次又一次了!
正常女生經期多少都會有月經倒流情形,若平常有做好護理,白血球與淋巴球就會消滅隨著月經倒流的子宮內膜組織。所以月經期間一定要讓經血順暢排出,才不會讓老舊廢血無法排淨堆積在體內。除了每天喝足「體重(公斤)×30ml」的純水量,也要保持每週至少三次,每次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,如慢跑、快步走、游泳等,幫助新陳代謝並提升免疫,不讓逆流的子宮內膜組織有存活的機會。若已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,也不需要太過擔心,遵循以下的飲食建議即可和平共處:
※ 每個人體質不相同,因此建議尋找專業中醫師,搭配個人生理週期變化情況來給予藥方。
因為子宮內膜異位是一種雌激素依賴性的發炎疾病,只要在停經之前,腫瘤都有可能隨著月經週期而復發,因此透過中西醫結合治療,先由西醫診斷出異位範圍大小,再改以中醫作體質調整,藉由根本性的治療來達到體質的改變,配合規律的運動習慣及均衡飲食,才能真正遠離經痛以及子宮內膜異位。
(文章資訊及意見由台灣註冊中醫師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