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痛、偏頭痛從中醫角度來看,偏頭痛主要以突然並反覆發作的劇烈頭痛為主要表現。中醫有句話:「不通則痛,通則不痛。」當頭部經絡受阻、氣血運行不順,就會引發頭痛。中醫師以最常見的四大生活實例進行解析,教你如何配搭穴位按摩、中藥茶飲,遠離偏頭痛!
中醫看偏頭痛:頭為諸陽之會
中醫將頭痛分為「外感頭痛」與「內傷頭痛」二大類,「外感頭痛」主要由於天氣變化遭受風邪入侵,常見因感冒、發燒引起的頭痛,此類痛感來得快又急,痛的時間短,並伴隨咳嗽、發燒、全身痠痛等狀況。「內傷頭痛」則多與身體五臟六腑運化失常有關,頭為諸陽之會,五臟六腑的氣血經脈匯聚於頭部,故「內傷頭痛」也反映出全身臟腑的疾病。
中醫師比喻,家裡電燈壞了,除了檢查燈泡,也可能是電線、電源開關等出了問題,內傷頭痛也是相同道理,除了關注頭部,也要結合身體其他症狀做出綜合判斷,而反覆發作的偏頭痛多為「內傷頭痛」,可細分以下四大成因:
內傷頭痛四大成因
1. 肝氣鬱結:長期壓力大、情緒起伏大所造成。
2. 痰濕阻滯:喜愛食冰品、凍飲,導致脾胃失調。
3. 氣血虛弱:脾胃功能失常導致氣血生化不足,循環不佳。
4. 血瘀阻絡:瘀血阻滯經絡,不通則痛。
案例一「壓力一族」:肝氣鬱結引起偏頭痛
工作忙碌的上班族,壓力大、情緒緊張,常常覺得胸悶難耐,頭痛也時不時來湊熱鬧。
中醫師解析:中醫認為「肝」負責疏理人體氣、血、津液(全身體液的總稱)運行。上班族久坐少動讓全身代謝變差,加上工作壓力大、情緒緊張鬱悶,這些原因都會影響體內肝氣的運行,出現「肝氣鬱結」現象。
頭痛症狀:單邊頭部脹痛或抽痛,伴隨胸悶、精神抑鬱、睡不安穩等狀況。
調理重點:疏肝解鬱。王不留行、青皮、白芍、柴胡、蔓荊子、川芎等可疏通肝氣,睡不安穩時可搭配酸棗仁。
案例二「喜好冰品及凍飲」:痰濕阻滯引起偏頭痛
日日習慣飲手搖飲品的上班族,頭痛伴隨著胃脹、想吐不適感。
中醫師解析:脾胃喜歡處在37.5~38℃的環境,冰品或凍飲、寒涼瓜果(例如西瓜、雪梨)都會澆熄五臟六腑的能量,使負責代謝水分的「脾」運作不順,導致體內廢物、毒素無法順利排出體外形成「痰濕」。痰濕會隨著血液流動到身體各處,當流動到頭部後便產生緊繃、脹痛感。
頭痛症狀:頭昏沉而痛,伴隨胃部脹氣、噁心嘔吐感且食慾減低,大便稀軟。
調理重點:祛濕化痰,利用香薷、扁豆、藿香、白朮、葛根、蒼朮等利水去濕藥材,幫助提升脾的運化代謝能力。中醫師也提醒,可以把握每日下午3點~5點身體「膀胱經」運行的時間多飲水,帶動體內循環。透過脾經、膀胱經合作,達到「健脾利濕」。
案例三「身體虛弱、疲累」:氣血不足引起偏頭痛
家務工作繁忙的家庭主婦,需要做家事、照顧小孩,常常頭痛伴隨頭暈,並出現全身無力感。
中醫師解析:脾胃是人體生化氣血之源,食物經由脾胃負責消化,轉化為氣血能量供應全身臟腑。假如脾胃運化出現問題,身體各處得不到足夠的氣血,就會造成氣血虛弱,引起頭暈或偏頭痛。
頭痛症狀:頭痛而暈,全身無力、嗜睡,伴隨面色蒼白、手腳冰冷現象。
調理重點:健脾補血,藉由茯苓、芡實、淮山、蓮子、黃耆等藥材幫助調理脾胃、生化氣血,並搭配當歸、熟地、阿膠、紅棗等養血藥材,促進頭部氣血循環,改善頭暈與偏頭痛。
案例四「肩膀僵硬」:氣血不足引起偏頭痛
時常使用電腦,手機不離身的人士,常常感覺頭痛發生在同一個位置,且有肩膀僵硬問題。
中醫師解析:體內的血液運行不暢,瘀積在經絡或臟腑組織之內都稱為血瘀,除了受外力撞擊造成瘀血,當身體有氣虛、氣滯,或痰濕在體內久了而進入血液,都會形成血瘀。常見的症狀為肩膀及全身肌肉僵硬。
頭痛症狀:頭痛為刺痛感,並維持在同一處,尤其是陰雨天或入夜後會加重痛感,嚴重時連帶引起眼痛。此類女性多數有經痛問題。
調理重點:活血化瘀,丹參、益母草、山楂、桃仁、川芎等藥材都能幫助活血化瘀、通竅止痛,搭配補血的當歸效果更好。
天麻可以治療偏頭痛嗎?
中藥材「天麻」有治療頭痛功效,然而人人都適合嗎?
中醫師特別解釋,許多人有偏頭痛困擾,都會主動詢問能不能吃「天麻」。按照中醫理論,天麻性味甘平,在古代民間會將天麻視為「袪風之王」,也常用來治療暈眩並當成止痛藥。天麻是補益藥材,對於體質虛弱的人士有很好的改善效果。不過燥熱體質人士就需要特別留意,口乾舌燥、喉嚨乾痛、大便乾硬者不適合食用。
穴位按摩!掌握3個穴道,立即緩解頭痛!
當偏頭痛發作時,最能緩解頭痛的穴位有百會穴、風池穴及合谷穴,熟知這三大穴位,以緩和按揉手法就能舒緩頭痛不適,且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、預防偏頭痛發生,以按摩來作為日常保養也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