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台灣頭痛學會統計,平均每10個人便有1個人為偏頭痛所苦,特別是20~40歲的女性族群,每5人中就有1人是偏頭痛的患者。偏頭痛發作時往往痛苦難耐,不只造成身心折磨,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擁有豐富診療經驗的台灣神經內科醫生特別點出偏頭痛跟患者「免疫失調」有很大關係,因此臨床上治療偏頭痛之餘,也必須維持免疫系統的平衡,雙管齊下才有更好的療效。
台灣神經內科醫生表示,來門診求助的頭痛患者中,偏頭痛就佔了六到八成。為什麼比例這麼高呢?
台灣神經內科醫生解釋說偏頭痛的症狀其實非常多元,一般來講偏頭痛大多是單邊脈搏式的跳動,但也有雙邊疼痛的案例,較常見的是後腦杓、肩頸的痠痛,此外多會伴隨噁心、嘔吐、怕光、怕吵,或是愈動頭愈痛的狀況;有的患者則是容易頭暈、腸胃不適、胸悶心悸等,症狀輕微的時候還可以忍耐,嚴重時就讓人苦不堪言,在世界衛生組織統計「影響生活品質的疾病」更一躍至第六名的位置,可見這個症狀著實對人影響甚廣。
目前研究發現,全世界有44種基因跟偏頭痛有關,父母其中一方會偏頭痛,孩子有四成機率有偏頭痛體質,雙親都有偏頭痛,孩子就有近七成機率會得到偏頭痛。偏頭痛體質的人,對於環境的變化,像是溫度、情緒、壓力、荷爾蒙或飲食的改變,神經會比一般人更加敏感,容易釋放出某些發炎物質,導致腦部三叉神經系統不穩定,進而產生偏頭痛症狀。
台灣神經內科醫生分析人體的神經系統、免疫系統及內分泌系統是彼此調控、互相影響的關係,現代人壓力大、常常失眠,情緒容易不穩,造成免疫力失調,連帶影響神經系統的運作,增加偏頭痛的機會。那麼增強免疫力,就能避免偏頭痛發作嗎?他搖頭糾正,如果把免疫力想像成一個搖搖板,過高的時候,原本保護身體的細胞太過亢奮,會轉而攻擊自己身體的組織,造成發炎、過敏性鼻炎、蕁麻疹,或是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;過低的時候,就容易生病、體力虛弱。確實有不少偏頭痛患者,都合併有免疫風濕相關疾病!因此:「在治療偏頭痛的時候,除了治療頭痛本身,患者免疫力的調節也非常重要,盲目追求提升免疫力並不是好事。」
對現代人來說,壓力大、睡眠品質不好,常常是讓頭痛更加惡化的原因。台灣神經內科醫生認為想要跟偏頭痛和平共處,要有規律的生活,包括均衡的飲食、規律的作息,以及平衡的免疫力。睡太多或睡太少,都會誘發頭痛,若能尋找一些釋放壓力的方法,例如瑜珈、靜坐,或是適度的運動,像是有氧運動、重量訓練等,都可以減少偏頭痛的發作。
飲食方面,台灣神經內科醫生則建議可以適度攝取天然的維他命B食物,B1、B12可以維持腦部與神經系統的傳導,B2有協助粒線體正常代謝的作用,像是豬肉、枝豆、菠菜、全穀類、堅果類、香蕉、滴雞精等,豐富維他命B對於偏頭痛的預防有不錯的效果。另外也可以適度攝取優質的蛋白質,如雞蛋、雞肉、魚肉等,避免人工色素、調味料以及刺激性的食物。
台灣神經內科醫生分享「滴雞精」是忙碌、疲累、沒精神時候很便利的提神選擇,裡面所含的優質蛋白質分子小、好吸收,支鏈胺基酸可以增強體力,精胺酸是免疫細胞的能量來源,色胺酸則是合成血清素的重要原料,能夠安撫情緒,所以台灣神經內科醫生也推薦當偏頭痛患者食慾不振或情緒不佳時,可以喝滴雞精迅速恢復能量。
不過市面上滴雞精品牌眾多,台灣神經內科醫生坦言認為只有掛上「健字號」的保健食品才能獲得大衆的信任!因為健字號要通過台灣國家最高等級的層層檢驗,品質管理相當嚴格,取得這項證照的滴雞精,用戶在飲用上更能安心。
大部分偏頭痛患者在痛到受不了的時候,都會選擇吃止痛藥。短期內止痛固然見效,但對偏頭痛其他症狀的效果很有限,長期服用或過度使用止痛藥,容易產生一些副作用,例如對腸胃、肝腎產生傷害。此外,過度使用偏頭痛藥物,也可能造成「藥物成癮性頭痛」的惡性循環,明明藥愈吃愈多卻愈來愈沒效,頭反而還痛得更厲害。
建議若患者是偶發型或非慣性偏頭痛,適度使用止痛藥是可以的,但如果病症進展成慢性偏頭痛(每月至少15天,每天至少4小時),或是服用止痛藥的效果愈來愈低,這時候就不要再忍痛了,因為忍耐只會讓頭痛雪上加霜,應立即尋求醫生的協助,評估頭痛原因。必要時醫生會開立神經穩定劑、肉毒桿菌等預防用藥,穩定神經系統,緩解不舒服的症狀,生活品質才有機會慢慢改善。
不少人都有用「咖啡」來治療頭痛的經驗,在頭痛的時候喝杯咖啡,確實能減緩不適感,因為咖啡因有止痛的作用,所以有一些止痛藥會在裡面再加一些咖啡因增強療效。不過咖啡因是雙面刃,適度的咖啡因可以緩解頭痛,過量反而會惡化頭痛。此外要提醒一點,長期喝大量咖啡的人,腦袋習慣了咖啡的刺激,突然把咖啡停掉,也可能產生所謂的「咖啡因戒斷性頭痛」。建議一般人一天的咖啡因攝取量不超過200mg,有慢性偏頭痛的患者則不要超過100mg,像中杯Latte的咖啡因大約107mg,就要酌量飲用。